产品开发的前戏
新产品,从最开始的一个想法,到最终给到消费者面前的完美产品,是一个规律、复杂、冗长的过程。这中间会经历原型实现、验证、设计、研发、调试、开模、试产、量产等各种复杂的过程,而且这中间的很多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的,如果上一步没做好,下一步就没法进行。如果强制进行下一步的话,会面临非常严重的问题和损失。
对于生产厂商来说,每一个新的项目上线,都要经过验证、测试、磨合、批量等几个过程,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,才能达到新产品的产能提升。而对于硬件研发的公司来说,每一个新的产品这些流程都要认真的走一遍。而这一严肃的产业规律,目前在智能硬件创业的创业团队中,却并没有被慎重的考虑和重视,最终导致大量的智能硬件产品跳票甚至放弃量产。
本文将带你了解原型样机,功能样机等的试制过程
此阶段只要是完成一些原型样机、功能样机的试制过程,并且保证原型样机在技术上能够实现创业团队要求的产品功能。如果一个产品是市场上已存在的产品,这一过程会大大缩减,只需购买现有类似产品进行技术修改即可。如果这个智能硬件是之前从未有过的,这一阶段是很好的验证可行性的过程。整个硬件样机的研制,一般情况下,大约需要 1-2 个月。
1. 研发技术原型机
一开始,如果该智能硬件是从未有过的,研发团队需要利用一些淘宝现有产品、开源硬件、手工焊接的电路板,组装、拼接、调试成一个技术上行的通的技术原型机。这种原型机相当粗糙,只有杂乱无章的电线和几块奇怪的电路板,并且上面可能会有各种接口、裸露的屏幕等。当然,这种技术原型机团队完全可以自己做(团队自己研发原型机的话,会省去大量的费用成本,但时间可能会略长)。
2. 研发功能样机
如果技术上走得通的话,研发团队下一步便是实现具体的功能,这时可能已经迭代了两三版原型机了。此时一些智能硬件产品需要的功能也逐渐能实现了,如果功能上有问题,这时就能看出来了。创业团队一定要在硬件研发过程中全程跟进,在发现问题之时,越快的解决,就越能在后面实现更接近的功能要求。否则前期不解决,后面再想解决就很难了。
功能样机依然会比较丑陋,但已经有了产品的雏形(看看 Kickstarter 上面众筹的硬件的前几版就明白了)。此时的原型机 会尽可能向最终的产品形态靠拢,并且在结构、芯片形状、功能模式、操作逻辑、使用场景上都会和最终的消费级产品基本一致,只有一些细节需要调整或改进。
3. 研发原型机
在技术和功能原型完成之后,创业团队要完成硬件产品的工业设计,包括外观设计和内部的结构设计,这很有可能就是最终的形态。这部分可能需要找专业的工业设计工作室去做,也可能团队内部的工业设计团队来完成。外观和结构设计如果找工作室的话大约需要 5-8 万的设计费用,时间在 1-2 个月(可以和硬件研发同步,也应该同步),团队内部研发可能成本稍低,但时间会稍长些。
完成外观和结构设计之后,团队可以找相应的外观手版厂,来做出一两个外观手版。然后将内部芯片、功能样机组装进去,形成最终可以面向消费者、众筹、投资人、媒体演示的原型机产品(这时软件开发也应该完成并与硬件匹配好了,软件研发应该在工业设计稍钱一些时间)。
近期评论